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新闻背后 | 一个社区、一所卫生院、一所小学、一座茶园 总书记在老县镇考察有何深意
发布时间:2020-04-23 09:05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考察调研。“秦楚风,江南韵”是平利县的特点。这里是女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国最古老长城的留存地,也是我国的名茶之乡。

老县镇位于平利县的西北部,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县郡。在这个陕南的小镇,总书记一共考察了四个地方。背后蕴含哪些深意?

一个社区——老县镇锦屏社区

锦屏社区(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易地扶贫——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全国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贫困人口,中西部地区还同步搬迁500万非贫困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

锦屏社区是老县镇规模最大、搬迁群众最多的安置区。这里安置了11个村的1346户高山危住户、地灾户和贫困户,一共4173人。这11个村原来交通不便、灾害频发。为了方便村民们就业、就学、就医,当地实施移民搬迁。

搬迁户汪敏曾经家里经济压力很大,为了给孩子看病,背着他走了两个多小时山路。而自从搬来锦屏社区以后,她“可以一边带孩子一边上班了,晚上还能去广场锻炼身体”。能住这样的“大房子”,她以前想都不敢想。

房子好了,但如果没有稳定的收入,生活依然难以为继。在搬迁户家里拉家常的时候,总书记提到了“移得出,稳得住”,也就是搬迁户在移出来之后要住得下去,实现安居和乐业。

老县镇脱贫办主任陈良付介绍,当地就业主要分外出务工、自主创业和社区工厂三种。前两种都好理解,但社区工厂是什么?这是就业扶贫的一种新模式,即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在集中搬迁的安置区内配套建设工厂,以此解决搬迁户们离开土地后的生计问题。在锦屏社区,就有4家社区工厂,给居民们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

“楼上居住,楼下就业”,不只是平利县,在陕西乃至全国,社区工厂已经遍地开花,让搬迁后的住户们有事做、有钱赚、住得安稳。

4月2日,工人在陕西省咸阳市乾县阳峪镇太平村浩泽社区工厂工作。(图片来源:新华社)

陕西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裕泽食品加工扶贫工厂内,工人正在加工食品(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所卫生院——老县镇中心卫生院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人病、全家贫,小病拖、大病熬”,这曾是许多农村家庭因病致贫的真实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岁末考察江苏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时强调,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乡镇卫生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毛细血管”,连接着基层群众和医疗资源。老县镇中心卫生院位于老东关村,是城乡居民医保定点医院,承担着当地两万多人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扶贫等工作。

和大医院相比,卫生院最缺的就是经验丰富的医生。除了日常接诊之外,老县镇卫生院还设置了远程会诊室,一台电脑连接了卫生院和安康市中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可以在线进行远程咨询、会诊、教育等活动。

足不出县,却可以让大医院专家“咫尺把脉”。“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在全国的普及,有效缓解了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业务培训机会较少的问题。患者不用出远门,就能享受到专家的诊疗服务,这也有效降低了医疗费用支出,逐步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人民医院正在进行远程会诊(图片来源:南宁市委网信办)

一所小学——老县镇中心小学

老县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正在上语文课(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时指出,“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

如今老县镇的1726名义务教育适龄人口都能如期上学,去年按标准兑现了8名贫困寄宿生、171名贫困非寄宿生生活补助和152名贫困学生价格临时补贴,把精准资助政策送到他们手上。目前,陕西省对贫困家庭的教育资助,从学前一年到高等教育已经实现全覆盖。

除了入学问题,农村学生毕业后的出路也是脱贫攻坚战的重点。

4月9日,陕建集团在陕西安康市举行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就学启动仪式,其中24岁以下有就学意向的年轻人,可以被安排到陕西建设技师学院免费上学。获益的有5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家住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的丁礼乐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上学期间,不仅学费住宿费全免,每年还有3000元的生活费补助。

一座茶园——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

茶农正在采茶(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平利县在唐代就被列为全国八大茶区之一,乾隆年间,平利三里垭毛尖成为贡茶。目前全县有茶园20多万亩,茶饮产业年产值超过了10亿元,“平利女娲茶”还取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去的茶园,是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建于1974年,通过招商引资,现在茶园面积扩大到了1200亩。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人均一亩园,户均一万元”的目标正在实现。千亩茶园循环利用落叶作为有机肥,这种方式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为老百姓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茶园还走出了茶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依托茶园建成的特色民宿,去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

无论是金米村的木耳,还是平利县的茶叶,都是由“小作物”形成的“大产业”。数字已经开始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不断探索中的产业模式,正在带动传统产业走出新的发展路子。

关闭

版权所有:中共西安市未央区纪委  未央区监察委员会

陕ICP备19017267号-1